banner
全部新闻 行业热点 鹰筑动态
News Center
新闻动态

大唐西市:产业路上的文化担当

发布时间:2012-03-17

来源:文化月刊杂志 | 发布日期:2012-03-17  任学武

    兴建座博物馆,让盛唐的印迹传之后世:牵头一个彩绘丝路,推动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引进陕西非遗城,给民间艺术全新的展示平台;举办三大文化会展活动,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
  
  当这一切的担当者是家民营企业时,恐怕许多人难以置信。而这一切,就是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所组织实施的,其所搭建的平台,就是西安大唐西市——一个因文化产业发展与勃兴而崛起的我国西部乃至全国文化领域的新地标。更为值得一提的是,20119月下旬,由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11欧亚经济论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分会在大唐西市成功举办,这是迄今为止陕西民营企业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文化盛会。此外,大唐西市先后被评为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4A旅游景区及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公司董事长吕建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会提出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十分重要,我们民营企业很受鼓舞。我们看到了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对此我们充满了信心。

    史载,唐长安城占地84.1平方公里,其规模为现存西安皇城的九倍,堪称中国古代第帝都。自隋始到唐开国之初,东市和西市逐渐发展成为长安城两大著名的商业中心。东市位于现西安交通大学一带,在当时主要是国内市场。西市则位于西安市劳动南路和东桃园村之间,是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市场和文化娱乐中心。买东西词即来源于此。据中国唐史学会秘书长胡戟教授介绍,唐贞观以来,西市繁华盛极一时。唐代诗仙李白诗云: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诗中的金市就是指大唐西市。
  
  遥望千年,繁华散尽,曾经让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大唐西市,沦为偏远城区的一座小型日用品批发市场和拥挤的棚户区,遗址被深埋。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都、丝路起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节点上,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保护和利用唐西市遗址。2006年,大唐西市项目被列为陕西省和西安市十五重点建设项目。
  
  经过反复筛选和考察,西安市政府确定由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独立开发。规划用地约500亩,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人民币。

  随后,大唐西市公司主动出资在建设范围内进行考古普探与发掘工作。在对西市的商业凝聚点——东北十字街进行了近3000平米的发掘后,盛唐时的石桥、水沟、路面上留下的密密麻麻的车辙……珍贵的遗迹浮出水面。根据考古发现,国家文物局下发文件明确提出,唐长安西市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标志。要求将其纳入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中来
  
  此后,博物馆的建设成为大唐西市的重要项目。201047,投资32亿元,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具有遗址保护和展示功能的大唐西市博物馆正式开馆,让人们零距离地观察反映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遗存佐证,这对传承续写历史、复兴丝路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业界认为,这是民间资本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址的首例和典范,这种企业自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值得倡导。
  
  与此同时,在西安正在打造国际知名的博物馆之城的进程中,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建成和开放,无疑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笔。
  
  一个活动与一个产业的延伸
  
  20101115,由西安美术学院和西安大唐西市承办的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隋唐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大唐西市盛大启动。由近百位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组成的采风团,圆满完成了对中国、土耳其、哈萨克斯坦、意大利、希腊等国家100多处反映丝绸之路民俗风情、地域特色的遗址遗迹和历史名城的采风考察,成为国内外文化界、艺术界关注的焦点。这不仅是中外文化交流中难得一见的盛举,也是加深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友谊和促进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
  
  彩绘丝路,同时也是陕西省乃至我国民营企业促进丝绸之路跨国申遗的次国际性公益活动,开创了文化引进来、走出去的新模式。
  
  作为一种启发或者说是产业的延伸与拓展,大唐西市丝路风情街区建设正在快速推进,这将是丝路沿线各国风情的荟萃。目前,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丝路沿线国家也已派出了文化部长、文化参赞等官员来访西安,并与大唐西市签订合约。未来,这些丝路沿线国家将带着富有当地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演艺、美食等落户大唐西市,并在丝路风情街区建立起一座座永久性文化交流展区。在西安推进国际化大都市的当口,丝路风情街区会让这座城市国际化的色彩更为浓烈些。

    三个展会与一个品牌的塑造
  
  从2010年起,大唐西市每年斥资2000多万元,连续举办了大唐西市春节文化庙会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暨西安文化遗产博览会大唐西市文化遗产节等三大文化展会,集中展示了我国各省区数百项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统民俗文化,吸引了海内外100余个演出团体参演,300余家会展机构、民办博物馆参展和近500家文博团体参观交流,在为百姓提供免费文化大餐、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塑造了陕西省民营企业组织举办的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会展品牌。
  
  据大唐西市公司执行总裁李中航介绍,截至目前,大唐西市三大文化会展活动共举办了6次,吸引了数百万的海内外游客参观游览。这些游客将西安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首选城市,食宿于此、游玩于此、购物于此,为西安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据调查,活动期间,西安的所有宾馆全部满客,西安各大景区的游客明显高于平日,西安特色商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销售额明显好于平日,大大带动了本地餐饮、交通、旅游、服务、酒店等行业的发展。大唐西市三大文化会展活动有力地带动了本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梳理大唐西市几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轨迹:自该公司项目启动实施以来,积极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以全新的文化产业机制和模式来运营,举办了多项大型公益性的文化活动,扩大了品牌影响力,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带动了陕西特色旅游、特色经济的发展。

    文化月刊:保护遗址一直以来都是政府的事情,启动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否有越位的嫌疑?
  
  吕建中(以下简称吕):恰恰相反,首先,民营企业建设博物馆是一种社会责任。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它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在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民营文化企业也应该勇于介入和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开办陕西非遗城、建设博物馆,既是企业经营的举措,也是发展文化事业的体现。民营文化企业,只有借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其创造力和生命力才能持久旺盛。截至目前,大唐西市已经安排就业7000多人,预计2013年全部建成后将安排就业近3万人,每年可向国家上缴税金5亿至6亿元,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个直接回馈和贡献。
  
  文化月刊:大唐西市是靠什么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请谈谈你的体会。
  
  吕:总结起来,我们这几年的运营模式可以概括为这16个字: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企业支撑。无论是举办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暨西安文化遗产博览会、大唐西市文化遗产节等活动,还是启动大唐西市遗址保护,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功,也就是上面所讲的16字方针指引下,我们走上了一条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路子。
  
  吕:期望政府继续给予民营文化企业必要的支持,建立扶持文化产业的长效机制。几年前,我就提出,发展文化需要五大要素.一是资源,二是创意,三是人才,四是政策,第五个是资金,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具备的五大要素中,有三大要素需要政府来调控。首先是政策;其次是资源,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需要政府一视同仁地来进行合理配置:第三是资金,文化产业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在培育期和发展期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从资金和融资方面予以扶持。就以大唐西市每年举办的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暨西安文化遗产博览会等三大公益性文化会展活动来说,这些活动吸引了数百万人前来参观交流,带动了陕西文化产业、旅游业和会展经济的发展。要使这些活动能做到规模越来越大、实现资金良性循环,需要政府形成一个长效机制,将其纳入到政府关注支持的重要常规会展活动计划中,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同时采取政府主办、民企承办会展活动的新模式,使民营企业承办的会展活动更具号召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