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2-03
党的十八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定为今后几年全党全国人民奋斗的主要目标。目前,我国国民人均出游率从不到1次发展到超过2次,旅游消费真正实现了国民化,大众旅游时代正在到来。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2020年左右中国旅游业必将全面进入“大众化旅游”的发展阶段。这对旅游业来说,既是极大鼓励,也是全新要求。转变思路,不断推进旅游创新,满足大众旅游时代居民的多元化旅游需求,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题中之意。
旅游创新成为必然
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人造资源为主的传统旅游资源,对首次旅游消费者仍有吸引力,但对重复旅游者来说,其吸引力正在逐步降低。尤其是在游客消费主体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知识化和个性化的今天,我国目前的旅游市场正日益呈现出散客化、自主化的特征,越来越多的游客到了目的地都不只是去传统的景区景点,而是去当地居民常去的地方购物、住宿、喝茶,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分不清谁是市民,谁是游客。
传统的“下车看庙,上车睡觉”旅游方式的光环正逐渐消退,替代它的是外来游客与当地居民生活的高度融合与交流,观光资源已经逐渐让位于城市的文化、形象、活力及由此而形成的综合魅力,那些依托都市和乡村居民日常休闲生活的资源、场所、设施和服务开始成为游客的多元化体验对象。传统景点吸引的多是一次性游客,真正能使大众旅游时代游客驻足的,更多的还是当地人的生活气息。
宜居生活才是最好的旅游资源。为适应游客需求的变化,使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转变单纯依托传统旅游资源的发展方式,开发休闲、文化、商业等非传统旅游资源,抓住非传统旅游资源的契机,在变革中谋创新是未来应当努力的方向。
互动融合是道路选择
长期以来作为经典线路产品如长城、故宫等人文景点在国内外观光游客中推广。不过随着近年来旅游者的成熟,这些传统资源对游客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的吸引力日趋弱化,盘活这些资源除了经营管理体制方面的革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如何融入现代的非传统旅游资源要素,如休闲娱乐、高新技术等。
对于旅游资源的增量开发,主要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游客的需求而逐步开展的,共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旅游观光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娱乐设施的建设,另一部分是伴随市政建设而不断形成和充实的现代城市新景观。前者如都市观光巴士、特色建筑、节庆活动等,而后者则包含了主题公园、游乐园等人造景观和提升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对游客的可进入性。因此,根据都市旅游的内涵特征和发展模式,必然要求实现传统和非传统旅游资源的融合机制。通过传统优势资源与新兴的现代化都市生活的共通发展,不仅可以使很多城市打造为宜游的旅游城市,还能紧密契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发展要义,以人为本,使城市更加宜居。